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海外科技行业发展(海外科技行业发展前景)

2023-10-27 10162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锂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2. 世界前沿科技是什么
  3. 美国科技发达,为什么在汽车行业不如德国

2019年,仍然有两个行业依然强势,还在增长:锂电池和光伏。
锂电池的生产是日本索尼第一次克服困难,造出了用于汽车工业的18650电池。(18表示直径18mm,65表示长度65mm,0表示圆柱形电池。)
真正发展起来的是日本的松下,它为最热门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提供18650圆柱形电池模块。只是现在逐渐改成21700。
未来10年,锂电池将是移动设备无可争议的电源。十年并不遥远。
为什么需要锂电池?
电池本身的发展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电池有很多种。我们经常接触的干电池,纽扣电池,手机电池,电动自行车都是电池。有多少种电池?粗电池分为七类。
铅酸蓄电池是目前电动自行车使用的主要电池。重而低的能量密度。但好处是技术成熟安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接触不当形成短路,铅酸电池即使变形也不会出现爆炸等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铅酸蓄电池的结构,主要由铅网隔板和电解液填充物组成。早年拆过walkman手机充电器的人,应该对其结构有所了解。(私自拆卸有风险,不建议儿童操作)
铅酸蓄电池最大的特点是能量密度低,放电情况随温度变化不稳定。任何试图在寒风中超载骑电动自行车的人都应该知道,冬天电池很快就会没电。
所以在东北,电动车基本都是用来睡地下室的。
锂电池是能量密度的选择,也是能量密度的限制器。
自铅酸电池发展至今,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价格已经很低了。
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满足续航500~750km的电动汽车的需求。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特斯拉。那就是整个汽车底盘就是一个汽车电瓶的时候。
这个密密麻麻的圆柱形电池底盘,只是一个圆柱形电池,分包出去后组装在一起
。所以,如果需要更高的需求容量,达到1000km甚至2000km的续航,就需要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三元电池在锂电池细分领域逐渐取代成熟稳定的磷酸铁锂电池。成为新一代的首选。
锂电池用在哪里: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电子产品、光伏电站、通讯设备、基站
锂电池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在我们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新型电动自订车、电动汽车(目前消费量最大、市场潜力最大)、储能电站。而且各种通信基站都需要锂电池。
(1)动力电池市场:
汽车行业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是世界上推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国家,电动汽车是中国下一步产业转型的筹码。详见文章:微利的中国汽车工业路在何方?新能源汽车可能颠覆汽车产业链格局
2.储能电池在通信基站领域的应用,中国将建设640万个5G宏基站。
3.储能电站:
据中关村储能联盟(CNESA)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8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为6.5GW,同比增长121%。其中,2018年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3.5GW,同比增长288%。2000年至2018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1.01GW,同比增长159%。2018年,我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规模0.6GW,同比增长414%。其中,电网侧储能应用的爆发是最重要的原因。全年累计投产储能规模1.02GW/2.91GWh(规模/容量,不限于电化学),是2017年的2.6倍。
目前全球储能市场主要采用水储能。蓄水蓄能本身对地理条件要求极高。所以电化学储能不仅要刻意移动而且要方便组装。
中国拥有全球最全的锂电池产业
在新一代能源市场,中国唯一抢占和占据强大议价权的就是锂电池。国内锂电池行业比较全面。虽然有些加工设备需要外接设备进行加工,但主要的正负极材料国内极其丰富。
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生产设备、生产企业都是中国市场最大的。
对于这样一个优势行业,你认为中国会是主要发展方向吗?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都是锂电池行业的巨头。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排名第一,超过松下。同时中国电池厂商,比亚迪、郭萱高科、富能电池、李绅电池、BIC电池都在前十
,有需求就会有发展。需求越大,发展前景越有潜力,尤其是新能源相关产品,比如动力电池。锂电池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2015年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为47%,2016年达到52%。消费级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6年约为42%。储能锂电池在光伏分布式应用和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正在扩大。2016年,该比例达到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锂电池,其应用领域和比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前景应关注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轻型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这些地区的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应该会保持翻番的增长趋势。第一,锂电池的优势导致其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锂电池行业的深入发展。动力锂电池的比重一直在增加。因为锂电池相比传统电池有很大的优势,在相同体积下容量更大,生产、使用、回收过程更环保。第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导致锂电池短缺。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65万辆。到2018年,这个数据还会继续上升。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锂电池需求的剧增。尤其是动力锂电池,市场潜力巨大。三、集成和利用新技术,提高利用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一些先进材料和设备不断完善,锂离子电池研发加快。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仅为2018年的一半,呈现加速下滑态势。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2015年以来,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快速增长。2015年已经超过韩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锂离子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产业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多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并以其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高输出功率、自放电小、工作温度宽、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特点,迅速发展成为3C产品领域的重要电源产品。
锂电池是以含锂的材料为电极的可充电电池,由正极、隔膜、负极、电解液和电池壳五部分组成。本项目产品为锂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市场需求直接取决于锂电池的产业发展。根据应用领域,锂电池市场可分为三类:小型锂电池、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速加快
2019年,由于中国和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放缓,全球电动汽车产量仅增长6%至22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增速收窄,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进一步放缓。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仅为2018年的一半,呈现加速下滑态势。
容量方面,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225GWh,同比增长近15%。产能增速高于产值增速,主要是因为锂离子电池产品价格在下降。
由于全球电动汽车增长有限,动力电池市场增速明显放缓,而各大品牌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产品搭载的锂离子电池容量持续小幅增长。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基本与上年持平。从容量来看,2019年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包括手机、便携式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占比40.0%,比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占比达到46.7%,仅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对消费级锂离子电池的优势;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古比5.1%,与2018年持平;
其他用途(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的锂离子电池比例。)为8.2%,较2018年提高0.5个百分点。9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虽然仍是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其对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8.9%,较2018年下降了23.6个百分点。
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2015年以来,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15年超越韩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格局基本不变,中国仍保持领先,韩国无力追赶,日本趋于落后。
日本锂离子电池规模稳步下降
虽然特斯拉电动汽车产量快速增长,推动了松下动力电池业务的不断发展,但日本企业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倒闭,使得消费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整体来看,日本锂离子电池行业呈现稳中有降的发展态势。日本经济产业省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国内锂离子电池产量为9.3亿,较2018年大幅下降27.9%;容量34.8亿Ah,同比下降23.0%;实现营收4043亿日元,同比下降6.5%。
其中,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5.7亿,容量25.1亿Ah,收入2898亿日元,较上年分别下降33.1%、26.8%和7.0%。其他类型锂离子电池产量3.6亿,容量9.7亿Ah,营收1145亿日元,同比分别下降16.9%、11.1%和5.4%。动力锂离子电池下滑趋势更加明显,产量、容量、营收占比分别为61.2%、72.2%、71.8%,较2018年分别下降5.0、3.7、0.2个百分点。
韩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9年增速明显回落。2019年,韩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约为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2018年下降42%。主要原因是全球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有限,SDI、LG化学、SKInovation等韩国企业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其中SDI的锂离子电池业务2019年营收仅增长6%,一定程度上放缓。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19年SDI、LGChem、SKInovation等企业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LGChem、SKInovation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
——更多数据和分析请参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你用得越少,它就越少。所以人类必须想办法找到替代品,新能源锂电池,可回收,环保,可循环利用!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应该相信它,使用它,研究它!让它更好的再次服务于人类!
你好,我认为锂电池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锂电池的技术创新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幻应用
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未来锂电池技术的新应用,未来可能会大规模进入我们的生活。
压电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基本上,你挤一挤,挤一挤,机械能就会转化为电能。
1.SteppingPower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由硬币大小的锂离子电池制成的小型设备,可以嵌入跑鞋的鞋底。每一次脚踩在地面上,都会有少量的力作用在器件上,从而压缩中间的压电薄膜,产生电荷,使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就像普通锂离子电池插上外接电源充电时的充电过程一样。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开发压电电荷产生,它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力来运行你的手机,但对于GPS跟踪设备来说可能足够了。
2.声音驱动
氧化锌是一种压电材料。当其微小的纳米棒暴露在声波中时,会发生弯曲,从而产生物理应力,产生电流。将纳米棒放置在金属片之间的电触点上,并与微型锂电池连接,可以吸收弯曲纳米棒产生的电流。
利用这项技术,首次制造出声能电池,放在日常噪音中可以产生5伏的电压。
3.可穿戴电池
体积小,重量轻,柔韧性好,可以从携带它的人的机械能中获取电能。放置在背包或衣服中的发电机将行走或跑步时经历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该电能随后被用于为基于织物的柔性锂电池充电。使用导电织物在所有不同组件之间建立连接,可以设计出一种“灵活的”新型可穿戴技术。
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产生的能量充分储存起来,被视为“未来动力”,将其与锂电池技术相结合,储存太阳能或风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大规模锂离子电池价格越来越便宜,未来可以作为家用电池。通过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白天持续储存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锂电池中,晚上用于家庭供电。
前沿锂电池技术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项正在研究的前沿锂电池新技术,这些技术一定会带来未来的技术革新。
1.石墨烯包覆硅阳极技术
当硅(Si)作为阳极材料时,其储能容量大大提高。与传统的石墨电极相比,硅的容量理论上增加了十倍。但其晶格结构中含有锂离子,会导致体积大幅增加300%以上。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硅阳极释放出来,硅收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复的膨胀和收缩导致硅阳极破裂和断裂,电池的使用寿命很短。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用石墨烯覆盖硅,因为石墨烯片可以相互“滑动”,补偿硅的膨胀和收缩,这几乎使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了一倍。
2.石墨烯阳极
石墨烯还可以替代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石墨烯是由碳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单原子厚度的薄片。锂离子快速嵌入石墨对于高功率或快速充电应用至关重要,这也可能导致阳极击穿。石墨烯片可以用于高功率应用,锂离子不需要穿过石墨晶体才能到达它们的插入位置。在世界范围内,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新材料,试图将其开发成一种新的电池电极材料。
3.锂空气
锂空气电池可以利用周围大气中的氧气作为阴极材料,从稀薄的空气中提取能量,这将使电池变得极其轻便,并使其能量密度比标准锂离子电池高10倍,能量密度可以与汽油相媲美。
不过,锂空气电池也有一些挑战。在其纯金属形式中,锂是非常活泼的,并且很难保持由锂制成的阳极的稳定性。寻找能够保持阳极稳定并防止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电解质材料是一个挑战。
目前有两种尝试:一种是用固体电解质(如玻璃或陶瓷)覆盖电极,防止其与空气反应。其次,高度多孔的石墨烯被用作阴极,碘化锂(LiI)和水(H2O)被添加到电解质混合物中。
总结
锂电池未来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光明。各种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资讯上看,未来锂电池仍有发展空间:
近日,BloombergNEF将锂离子电池的年度需求预测较之前提高了1/3.
彭博预测,到2030年,锂离子电池的年需求将超过2.7TWh,比去年的预测增长35%。乘用车销量将从去年的300万辆增长到2025年的1400万辆,占整个市场的72%。
中国将继续其在电池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加工和冶炼领域。今年中国新投产的氢氧化锂项目几乎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占世界硫酸镍市场的55%,占世界硫酸钴市场的80%。中国硫酸锰产量占全球95%,阳极几乎全部采用石墨。虽然主导供应链,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将快速发展。到2025年,德国销量将占全球的40%,而中国将占25%。
彭博认为,由于担心原材料成本上升,汽车制造商将转向磷酸亚铁锂(LFP)电池,这对制造商来说更便宜,但代价是里程短。这将增加电力交通。“磷酸亚铁锂在固定储能市场的份额将从之前预测的23%增长到53%。”
从行业的周期波动逻辑来看,
10年新能源汽车的起点是第一个高峰,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是第二个,20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和储能行业的开始逐渐形成第三个上升趋势。
下游需求增长推动锂电池产能扩张,刺激上游设备需求,进而增加上游材料需求,这是良性的市场逻辑。考虑到材料企业的扩张周期和市场的敏感反应,爬坡可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为了供应链的健康稳定,下游企业也会选择多个供应商,避免一家独大,从而带动细分领域第二梯队的厂商发展。
但正是由于建设周期的爬坡阶段,下游需求无法及时得到上游产能的补充,上游产能扩张无法立即体现在下游需求和价格上,才会导致周期的大起大落。由此带来的产能过剩、恶意低价、龙头企业亏损、产能扩张放缓甚至停滞,都将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为个人观点:
中国锂电池行业概况:
锂电池: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液的一种电池。
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用于数码产品,在新兴领域主要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产量逐年增加。
需求:2019年以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动力电池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也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31.6GWh,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目前消费级锂电池领域需求已经饱和。未来随着全球能源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将逐渐成为锂电池的需求大行业,因此动力锂电池将成为锂电池行业需求增长集中的领域。
锂电池的未来发展绝对是极好的。
锂电池在能源战略上已经显示出其必要性;
与市场相比,规模效应为其建立了壁垒;
对于消费者来说,人们已经享受到了锂电池的好处,传统的石油观念正在加速转变,锂电池的概念正在形成。
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使得氢能以外的化学体系基本无法冲击锂电池的核心地位。
反过来,没有一个化学体系能在短时间内在这三个方面完全超越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未来发展前景
基于目前的形势,下一个战斗点可能在储能战场。
储能相当于一个巨型充电宝。风电、光伏发电会受到天气制约,日发电量不稳定。接入实时平衡电网,需要先把电储存在充电宝里,然后持续输出。这种充电宝在断电或限电的情况下也能输出电力。
2020年以来,随着双碳和海外需求的扩大,储能的商业模式已经清晰。
而储能对应的是中国的双碳国运,有政策环境强的因素。去年底,工信部发布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2021年版)》,对不同类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进行了要求,进一步引导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
对锂电池、动力电池等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请到@京京京京京京京阅读文章《王宁vs王宁:宁德两英雄的恩怨,决战万亿储能之王https://mp.weixin.qq.com/s/eQJ179ENIFiTzO-iHNZ9fQ,》【h/】有需求就会有发展。需求越大,发展前景越有潜力,尤其是新能源相关产品,比如动力电池。锂电池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如何?2015年动力锂电池市场份额为47%,2016年达到52%。消费级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16年约为42%。储能锂电池在光伏分布式应用和移动通信基站储能电池领域的应用正在扩大。2016年,该比例达到6%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锂电池,其应用领域和比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前景应关注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轻型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这些地区的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应该会保持翻番的增长趋势。
一、锂电池的优势导致其不断成长,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锂电池行业的深入发展。动力锂电池在电池中的比重一直在增加。因为锂电池相比传统电池有很大的优势,在相同体积下容量更大,生产、使用、回收过程更环保。
第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导致锂电池的短缺。2017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量达到65万辆。到2018年,这个数据还会继续上升。这一结果直接导致了锂电池需求的剧增。尤其是动力锂电池,市场潜力巨大。三、集成和利用新技术,提高利用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石墨烯纳米材料等一些先进材料和设备不断完善,锂离子电池研发加快。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

  

5、卫星发射技术(弹道导弹技术)

  

技术拥有国:中国、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英国、印度、以色列、伊朗

  

6、返回式卫星技术(大气层再入技术)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没有这一条的不算真的有“洲际”导弹技术(不过关的导弹会在再入大气时直接烧毁)。这里很奇怪,英国和法国从未展示过返回式卫星技术,但是仍然宣称拥有洲际导弹……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

  

技术拥有国:中国(开拓者)、美国(飞马座)、俄罗斯(Barge hauler)

  

技术拥有国: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

  

13、十万吨级航空母舰(拥有数量/制造能力)

  

技术拥有国:美国(11艘/有制造能力)、印度(3/无)、英国(2/有)、法国(2/有)、巴西(2/无)、俄罗斯(1/有)、中国(1/有)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

  

技术拥有国:中国(071和081)、美国(圣安东尼奥级)、英国(海洋级不列颠级)、法国(西北风级)、荷兰(鹿特丹级)、日本(大隅级)、韩国(LPX)

  

技术拥有国:中国(039/041)、德国(209/214)、法国(鼬鱼/阿格斯塔91B)、俄国(K基洛)、日本(苍龙)、瑞典、荷兰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日本、英法、韩国是买美国的)

  

技术拥有国:中国、美国、法国、挪威、日本、俄罗斯、瑞典、意大利、印度(与俄合作)

  

技术拥有国:中国、俄罗斯、印度(与俄合作)

  

技术拥有国:中国(170/171舰载)、美国(Mk41)、俄罗斯(3K95)、以色列(巴拉克-1)、英国(海狼)、法国(海响尾蛇VT-1)、南非(Umkhonto)

  

技术拥有国:俄罗斯(65型)、美国(MK45F)、中国(鱼-6/7/820))、意大利(A184Mod3)、法国(F17Mod2)、瑞典(TP61)

  

技术拥有国:俄罗斯(暴风雪)、伊朗(鲸鱼)、中国(空泡1型)、美国

  

技术拥有国:美国、中国、俄罗斯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前沿的课题。继2017年首次被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后,“人工智能”(AI)再次成为两会焦点。3月5日上午,总理在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再次强调人工智能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机遇。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术领域都成为重中之重。

  

在此之前,“证监会给四大行业IPO开特殊通道”已是人尽皆知,这四个行业中就包括人工智能。那么这些人工智能包括哪些领域呢?

  

我们梳理了以上行业独角兽,对其在国内A股上市的可能性进行罗列,并找出了其中最有上市可能性的人工智能企业:

  

人工智能领袖企业——计算机视觉国家队云从科技

  

做人工智能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下棋战胜人类?又难道是“为了做人工智能而做人工智能”吗?

  

人工智能就是要服务于人类。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国家队,云从科技在成立之初就决计将“束之高阁的AI“变为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利器。

  

直到云从科技目前已经占据了国内金融、机场等领域的应用市场,是国内第一大银行人脸识别供应商,并在全国80%的枢纽机场运用人脸识别。据传云从科技的估值已经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其通过运用对抗性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在今年登陆了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技术榜单。其不断吸纳了前Facebook Tech Lead等海外AI顶尖技术人员。随着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双重突破,在2018年这家人工智能新贵将会引领中国智造的全面奋进。

  

技术离不开硬件支持,寒武纪就是给人工智能做脑子的。

  

寒武纪科技是全球第一个成功流片并拥有成熟产品的智能芯片公司,拥有终端和服务器两条产品线。2016年推出的寒武纪1A处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和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在运行主流智能算法时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CPU和GPU,与特斯拉增强型自动辅助驾驶。寒武纪引领人类社会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做支撑智能时代的伟大芯片公司。

  

作为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服务机器人近几年受人工智能产业各项政策利好+资本助阵的影响,连带受益,蓄势滕飞,逐渐成为蕴藏千亿市场的新蓝海。而作为国内首批从事服务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勇艺达机器人,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全渠道营销体系和强大的供应链,正展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和潜力,如能把握好先发优势并快速建立起行业壁垒,未来五年内有极大希望能成长为成服务机器人领域“独角兽”。

  

美国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在全球诸多领域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实力。不过大家可以发现美国经济这么发达,但是汽车业却不如德国和日本。

  

很多人看到我说美国汽车不如德国和日本,可能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从绝对的销量上来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三家汽车厂商依然是全球非常知名的,销量很大。我说的不如德国和日本,指的是在汽车的用料和做工方面没有德系车那么讲究,在底盘调校方面没有德系车那么精湛,在能源消耗方面没有日系车那么省油。

  

而且前几年汽车城底特律逐渐变得萧条了。虽然美系车大型的SUV和皮卡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依然很高,但是在轿车领域基本上被得被日本汽车占据最重要的市场。

  

而且不管是通用汽车还是福特汽车,他们并没有想要与日本汽车竞争的想法。目前都已经削减了轿车的生产计划,转而生产皮卡。

  

我们都知道皮卡作为一种特殊的车型,只在美国等少数地方受欢迎,而轿车才真正的是面向全球化市场的。那么美国为什么在轿车上面不如德国和日本呢?

  

汽车行业正处在转型期,前途未卜?

  

目前整个汽车行业正在处在一个转型期,由传统能源转向新能源。由人类驾驶转向无人驾驶。未来汽车会使用何种形式的新能源依然前途未卜。到底是油电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目前依然不明朗。

  

不过可以判断的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不仅仅只有一种能源,而是多种方式结合的一种方法。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美国作为全球科技最发达的地方诞生了特斯拉这样的纯电动汽车品牌,它的诞生对于通用和福特汽车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特斯拉的市值已经接近或者是超过通用汽车了。而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目前特斯拉的技术实力以及车辆的性能也确实比通用和福特旗下的纯电动汽车要好。

  

因此传统汽车厂商将会迎来没落的时期,而作为美国汽车的代表,通用和福特首当其冲。

  

美国一流人才玩儿金融,航母,飞机,计算机?

  

美国对汽车产业不屑一顾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美国一流的人才都在玩金融航母,飞机和计算机。

  

不仅仅是我上面说的这些领域,在转基因农业领域,在化学领域,医疗领域美国的技术实力也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

  

简单举个例子来说,一架F35战斗机售价上亿美金,而美国市场高端的汽车才几万美元而已。所以美国汽车之所以不如德国和日本,或许也是因为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没有办法去研究军事武器。把更大的利润白白的让给了美国。

  

美国人虽然科技发达,汽车制造领域没有日本精益求精的精神?

  

日本汽车之所以省油,倒不是因为皮儿薄馅儿大。而是因为日本有精益求精的造车精神。当然这也是与日本这个国家资源能源比较紧缺相关。

  

而德国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与日本汽车的初衷也是不一样的,德国人热衷于机械,热衷于钻研,所以他们开发出来的汽车,并不是首先考虑燃油经济性,而是首先考虑操控性以及极速状态下的稳定性能。

  

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是在汽车制造领域是没有日本人精益求精的制造精神的。因为美国领土广阔,资源充沛,汽油的价格并不是非常昂贵。这也就导致了美国人在开发汽车的时候更追求的是动力,载货能力,长途跋涉的穿越能力。

  

所以美国汽车通常给消费者傻大黑粗的印象,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别克和雪佛兰,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用和福特欧洲研发中心开发的,并不是美国本土研发的。

  

从1936年开始,美国汽车工会就开始罢工,1936年年底至 1937年年初,通用汽车位于密歇根州弗林特市的工厂爆发大罢工,罢工持续 44天。通用汽车成为第一家与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谈判的汽车企业。

  

在通用汽车的车间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常常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几个人一起来做,而有些使用机械化作业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步骤却还要依靠工人自己来完成操作。因为如果使用机械的话,就会裁员。

  

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汽车厂商被逼把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放到海外,国内只能选择停产,甚至破产。因为继续经营下去,只能是越亏越多。

  

汽车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人只把汽车当成工具,没有科技含量?

  

美国消费者并不把汽车当作是高科技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生产力工具。我们知道美国的皮卡销量全球第一,根据统计美国72%的钢铁工人,58%的石油工人,52%的建筑工人,54%的修路工人都在使用皮卡。因此皮卡就成了强悍,可靠,耐用的代名词。而至于它到底有没有多少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并不是很关心。

  

汽车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装配生产工人,而美国人的高工资,高福利待遇又成了汽车厂商的噩梦。

  

或许这就是美国经济发达,但是汽车不如德国和日本的原因。其实在中国,别看通用汽车,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在中国的销量还不错,但是这基本上与美国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大部分美系车是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在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的前提下,德国和日本公司考虑的是怎么样开发新能源汽车,通过技术提升提高排放。而别克简单粗暴直接的在中国推广和普及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带来的结果就是口碑下降,销量下滑。

  

美国汽车品牌销量并不比德国差多少,通用,福特,都是行业翘楚,单挑打不过大众,加起来还是有一战之力。

  

BBA三强,莫说美国,就是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意大利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这点与历史以及文化有很大关系。

  

1894年美国GDP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但直到二战结束前,美国工业技术都赶不上德国,V1,V2飞弹,虎式坦克,U系列潜艇,梅塞施密特喷气式战斗机等等。

  

也因此,二战后,美国疯抢德国科学家。

  

德国战败后,军工产业被彻底摧毁,但民用工业活了下来,1948年美国为了避免欧洲倒向苏联,推动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德国工厂迁移到西德,并获得快速发展。

  

今时今日德国汽车纵横全球,实则是百年工业技术的积淀。

  

发展高端品牌,技术很重要,但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世界著名奢侈品牌都来自欧洲,法国的香水,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时装。

  

比BBA更高端的跑车豪车,同样都来自欧洲,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

  

高端品牌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更与国家地位,文化背景挂钩。

  

世人眼里,欧洲是近代工业革命发源地,是现代文化的中心,是主流艺术的殿堂,只有欧洲人,才能做出血统纯正的高端品牌。

  

美国,只是欧洲贵族眼中的暴发户,有钱,但没气质,日本韩国同样如比。

  

三代出一个贵族,想抢人家饭碗,早着呢。

  

有一部电影,说的是美国赛车手和德国赛车手拼第一。美国赛车手看搏命取胜,德国赛车手靠严谨的态度和注重细节取胜。结果是美国人赢了一次,以后都被德国人占据了第一。

  

汽车,在民用领域,算是集制造业之大成的产品了。一部汽车有数万个零部件,还要在各种路况下行驶十几年仍然可以使用。

  

但汽车再复杂,也没有民航客机复杂,科技水平更是远远赶不上民航客机的水平。

  

那为什么美国在飞机制造领域一枝独秀,在汽车领域却乏善可陈呢?

  

美国汽车在二战后,全球一支独秀,遥遥领先德国、日本等竞争对手。

  

而美国汽车为了适应美国人的需求,普遍存在以下特点:

  

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的经济增长也减缓,导致美国汽车的上述特点,反而成为了问题。

  

这给德国、日本等竞争对手以机会。让油耗低、车型较小、个性设计的欧洲、日本汽车,在美国掀起了抢购热潮。

  

1980年代之后,美国汽车行业逐渐陷入保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汽车行业过去的成功,导致他们对新一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充耳不闻。而新一代消费者则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不再优先考虑购买美国制造的汽车,而是平等地看待不同国家地汽车品牌。

  

这导致美国汽车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可惜,到了2000年代,这股风潮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环保主义所代替。美国汽车又因为同样的特点被消费者抛弃。

  

在德国、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不断研发适合全球各个国家需要的汽车型号的同时,美国汽车制造业仍然躺在过去的辉煌中吃老本。

  

不但如此,美国工会的势力日益庞大,大部分美国汽车厂的职工加入了工会。在工会的强势下,美国汽车制造商的人工成本大大提升,又转而影响了汽车的销售价格。导致美国制造的汽车,在全球都缺乏价格竞争力。

  

美国汽车制造商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设计和制造所谓美国特色的汽车,却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逐渐落后于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

  

最终,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终于打破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假象。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均处于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动用了民众的税收,才将代表美国制造的汽车制造公司部分挽救了回来。颓势已经无法避免。

  

不得不提的是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汽车制造公司,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具备了全球领先的竞争力。这或许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兴之火。

  

美国目前在科技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龙头位置。但是为什么汽车行业不如德国呢?我简单总结

  

1886年,德国工程师Carl Benz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标识着汽车的诞生。借助于优良的工业基础,德国汽车工业经历了13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如保时捷、奔驰、奥迪、宝马、大众等全球知名品牌。

  

2.坚持技术领先,对技术和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

  

坚持技术领先是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德国工程师一向以严谨著称,工程师享有崇高的地位。

  

3.拥有世界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同时,德国拥有如博世、采埃孚(ZF)、大陆集团、舍弗勒等等世界最顶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与各主机厂掌握着更核心的技术,而且在汽车研发中往往不惜投入巨资。

  

美国汽车工业也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如亨利·福特创办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08年至1927年推出的福特T型车,将汽车制造时间从700小时缩短到12.5小时,成本由4700美元低至850美元,使汽车真正能够得到普及。

  

那美国汽车工业缘何不如德国呢?

  

石油危机加之全球变暖,世界各大厂商加速研发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使得消费者更偏向喜好日本、韩国等生产的汽车,美国大量的本土、国外市场被侵占。

  

美国工会在美国拥有重要地位,工会会增加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等,这无疑会导致美国生产成本的增加,使美国生产车辆丧失了价格优势。

  

2019年UAW引发的汽车工人罢工,导致美国通用损失超过10亿美元。

  

美国汽车工业普遍与金融业的依赖程度高,这也是美国汽车公司在面临日系、德系车企冲击做出的一种反映(通过提供更多的金融贷款,实现销量的增长),但这种方式对于经济变动影响更加敏感。

  

首先不要天真的认为汽车行业能代表科技的最前沿!

  

同时,要知道什么能代表汽车行业的最新科技!

  

汽车行业是实实在在的夕阳制造行业。

  

先对比一下美国和德国的汽车行业现状。

  

美国目前的汽车行业集中在北美三大制造公司为主的老汽车工业和以特斯拉谷歌等新型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未来汽车工业。

  

德国则是以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传统汽车制造公司为主的汽车工业。同时德国还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了巨头,比如说博世大陆和采埃孚。

  

汽车制造业和消费电子制造业,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可靠性。

  

其实汽车制造业的精度和科技是远不如消费电子的,但是由于可靠性的要求,对经验的累积和安全设计的理念有很高的要求。这个需要积累,其实在这一点上,北美的车厂和德国的汽车厂并没有本质的差异。

  

那么核心零部件上,北美基本上放弃了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甚至放弃了很大一部分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产业。但是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所需的零部件相关核心产业,反而比大家想象的要投资的大很多,远超于德国的传统企业。

  

比如说,自动驾驶的mobileye,目前归属于英特尔。是大部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不可缺少的核心芯片。市占率排名第二的自动驾驶芯片是nvidia,也是北美的公司。自动驾驶图像处理芯片,主要是由安森美,也同样是美国公司,同时对自动驾驶软件上,特斯拉和谷歌目前无人能敌(中国有赶超的潜力)。

  

另外对于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超级电容,电驱电控上也要远超于德国。

  

所以综上,由于资本的驱动,北美的汽车资金多流向于创造高价值的核心零部件和新一代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中。

  

而德国人精于制造,对传统汽车零部件,比如机械和机电结合的产品,不断的深挖潜力,来获取尽可能高的利润。其实并不能代表高科技,只能代表德国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文化的传承。

  

美国人天性散漫,并不适合从事大规模精准的制造业,但是也正因此,对创造性的工作要远胜于循规蹈矩的日本和德国。

  

总体而言美国汽车制造业略落后于德国,但是,在汽车科技上要远胜于德国。

  

汽车生产再怎么先进,也不过是建立在高科技框架之上的末端产品。模仿和坚持对细节的重视基本就能有所成就,日本就是例子。但日本可不想只仅仅是模仿,所以他更注重科技创新和基础学科研究,也难怪日本近几年在诺贝尔奖方面连年告捷,毫无疑问的向他的老大哥美国看齐。再说说当今科技,最核心的是芯片技术,紧接着是航空航天领域。美国是科技街当之无愧,也是稳如泰山,不可动摇的老大哥。他一直掌握核心技术,你别人再怎么闹腾,都要看美国脸色,所以才有欧盟。不是吹嘘美国,只不过美国确实抓住了最最核心的技术,又在不停地挖掘人才,充实实力,这一点中国要好好学学。汽车产业谈不上高科技,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样中国都能照猫画虎,更何况其他国家。再看看日本就完全明白。丰田依旧是最赚钱的公司,产品力很强大。这也就是汽车生产称之为“汽车产业”而不是科技公司的原因,属于消费品!中国的红旗也能造超跑,只不过品牌价值,以及对象还不明确,所以大量生产很难,但技术也是不错的!所以看看美国限制中国的举动,华为中兴的5G,不允许中国学子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等等,就明白,美国他一直在抓核心东西,容不得别人侵犯。至于汽车制造业这个相对低科技创新的东西(毕竟安全第一,所以缺乏创新,另外他只能用于民用),美国有行,没有也无所谓!所以美国才不在乎!

  

美国喜欢颠覆式的创新,没有精耕细作的耐心。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