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体育行业发展情况(体育行业发展情况报告)

2023-10-27 10927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体育行业的发展前景
  2. 我国体育发展现状和趋势
  3. 简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体育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低但处于增长态势

  

随着中国竞赛等赛事数量的增加以及大众体育的兴起,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以及体育用品等主要下游产业逐渐增长,同时由于体育是人民物质生活发达后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中国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产业市场规模达25750亿元,占国民经济2.53%,比重较低。

  

但从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及增长率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呈增长态势。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从2015年的1.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近3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从体育产业的细分市场来看,包括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体育服务业分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型可细分为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等。具体细分市场如下: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过去体育用品一直是我国体育产业最大的类别,2015年占比超过60%,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撑,但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的不断增长,包括体育赛事运营、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类别的体育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统计2020年体育服务占比已达50%,超过体育用品成为体育产业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四项具体目标和八项主要任务:计划明确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在政策支持推动下,我国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体育运动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37.2%。全民健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促使人们自觉关注体育事业,自觉加入到体育锻炼中,这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我国大众体育必将向科技化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增强,现有的体育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3、我国大众体育必将向实用化方向发展,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加深。大众体育将不在局限于现有的固定模式中,必将会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4、我国大众体育必将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目前比较常用的大众体育锻炼方式是国家比较倡导的体育锻炼方式,也是比较简单易行的。

  

5、我国大众体育必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大众体育开展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国民的生活,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体育与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得以重新认识,“体育产业”一词也就随着人们对体育的产业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应运而生。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原本是以体育服务为主要劳务产品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范围。但是,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很难对各产业之间进行具体的区分。不少西方体育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等在统计体育产业产值时都把与体育相关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产值统计在内。因此,如果把体育产业仅仅界定为与体育服务产品有关的产业,一则范围太窄,不能反映体育产业的实际范围;二则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现阶段,我们认为体育产业是一种“复合产业”,它包括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体育产业主要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第二类为体育相关产业类,指为体育服务产品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品。第三类是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弥补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经营活动。

  

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过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至1991年。以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思想指导下,国家体委提出了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通过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使过去由体委一家办转变为各行各业大家办,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转向以国家投资为主,向社会多方筹资的办法,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的要求。体育开始涉及场馆出租、土地转让、兴办公司等经营创收活动。这一时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和实践,大都停留在“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阶段,体育只是充当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相应地,体育用品业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是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体育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

  

第二阶段是从1992年至于1996年。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体育发展也逐渐转变为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这一转变,首先国家体委机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所有运动项目管理职能从政府管理中分离出来,成立了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尤其是以足球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将足球运动推向市场,与此相适应,各足球运动队都按照职业俱乐部组建的要求,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带动了中国足球产业的发展;其次,国家体委制定了《1995-200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和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在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中国未来 15年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发展体育产业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措施,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法规;办起了中国体育博览会,开放了体育竞赛市场;此外,还发行了中国体育彩票,成立体育基金等。国家体委还在重庆市和长春市确定了两个体育产业开发实验区,这一切都标志着中国经济已突破单纯的创收增资的模式,开始走向立体化的产业开发阶段,这一发展集中表现为三个转化:

  

首先是以开辟国内外商业性竞赛市场、引进外资开发体育场馆建设,发行体育彩票,使体育开始由“搭台”的配角,向经营的主体转化。

  

其次是以出售体育竞赛的电视转播权、产品专利权、广告制作权与大众体育有偿服务为特征,使体育产业开始由有形资产的利用向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

  

再次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以股份制方式开发经营体育产业为特征,使外部输出性赞助开始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转化。

  

第三阶段,1996年至今。1998年2月25日,随着“中体产业”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功上市,使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在上市公司中,以体育产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达四家,通过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实行资本运作,将极大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规范体育分产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扶持,最终将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摆脱政府的干预,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

  

1.2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体育产业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体育产业的构成来看,体育产业是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其它产业所组成。在体育产业发展初期,需要通过发展体育的相关产业和兴办其它产业来积累发展资金。由于体育本体产业主要受政府调控,行业垄断性较强,其发展规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关产业中,主要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较迅猛,但就体育用品产业的内部结构而言,我国体育用品从整体来看,自主开发、设计能力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大都以来料加工为主,还没有形成自主开发的主导性体育产品。在整个体育产业结构中,主体产业所占比重较少,产业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而要保持体育产业的持续、有效地发展,应确定体育产业的合理结构,优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通过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

  

1.2.2体育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缺乏整体规划布局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的增加,对健身、娱乐、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部分项目在投资、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台球、钓鱼等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导致恶性竞争,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广东省各地的高尔夫球场已立项48个,现已建成27个,深圳仅保龄球场就已有34家,500多个球道,北京市仅保龄球球道就已达2000道。在这些项目投资过程中,投资者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过高地估计了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企业过分追求短期超额利润,导致部分企业服务质量差,社会效益不明显,经营业绩不佳。

  

1.2.3体育产业法规不健全,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目前我国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综合性规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如体育产业经营的申办条件、经营条件、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等。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

  

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该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由于体育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不仅能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2.1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要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发潜力的产业。而体育产业中的本体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构和立法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不象某些产业的发展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也不会受到日益关注人类健康问题的环境组织和消费者组织的责难,而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随着中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和具体实施,体育产业作为两个计划的重要组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各运动项目的发展逐步朝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2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1996年到2000年,我国人均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由1990年的1387元增加到2000年的662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人年均收入增长7.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5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达40%,按联合国划分贫富标准,我国成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将引起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即当家庭收入增加时,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相对减少,用于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变动不大,而用于教育、卫生、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则显著增加。另外,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家庭劳务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再加上社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和五天工作制的实施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闲暇,这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无疑将扩大体育用品市场的范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中国体育市场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

  

市场需求主要是由具有一定购买力和购买欲望的消费者所决定。,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增强,体育产业将最具发展潜力。据安徽省对全省城镇1260名市民抽样调查,年人均体育消费为232元,占全年人均生活费的68%,以此推算,全国现有城镇居民约3亿,全国体育市场规模就可达70 0亿元,这还不包括占中国市场70%的中国广大农村体育产业市场。以健身器材为例,据统计,北京市场的销售额近几年来几乎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有生产体育器材的厂家约120家,年产值约为4亿,如果我国12亿人口,3亿多家庭中有1/10的人口或每个家庭配备1台健身器械,仅健身器械的年销售额至少可达到300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调整行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体产业的轨道上来: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改造,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我们认为,通过政府的大力扶助和企业的不断努力,面对国内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中国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复制成功